中国拖累东亚经济成长?世银料今年难“保五”

世界银行公布最新报告指出,盡管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开发中经济体成长速度仍快于其他地区,但受到中国经济放缓拖累,加上地缘政治紧张情势恶化等因素,为区域经济成长展望蒙上阴影。

中国官方替今年经济成长设下“5%左右”的目标,但国际金融机构的预期普遍较低。图为安徽一座工厂。(资料照)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银行週一(4月1日)公布的“东亚与太平洋经济展望”报告中显示,预计该地区今年整体的经济成长将从2023年的5.1%放缓至4.5%。

值得注意的是,该份报告显示,若排除中国,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成长可望达到4.6%;若加入中国则下调至4.5%。

报告指出,盡管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成长速度跟不上疫情爆发前,但仍较世界其他地区快速。就商品及服务贸易方面而言,2023年的成长幅度仅0.2%,但世银预期今年将出现2.3%的成长。此外,各国央行降息也将让整体金融环境走向宽松,有助于抵消中国经济成长疲软带来的影响。

中国官方表示,春节期间出游潮推动了国内服务性商品需求。图为2月5日重庆的出游人潮。(资料照)

为何下修中国年成长?世银报告预测,中国2024年的经济成长率为4.5%。

中国总理李强今年3月两会期间宣布订下5%的经济成长预期,但世银报告认为,中国当前仍受限于疫情后的经济反弹消退、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房地产市场疲软,加上人口老化与贸易争端等长期结构性因素影响,都对国内经济造成压力。

世银分析,在过去几十年来做为中国经济主要推手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一方面是因为房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旷日费时但必要的调整;地方债务及投资报酬率递减,也正在限缩基础设施的扩张。

世银东亚和太平区首席经济学家马图(Aaditya Mattoo)表示:“中国的目标是要转向更加平衡的成长道路,但事实证明,全球激发替代需求的动力是很困难的。”他认为,北京想让经济摆脱对房地产建设的依赖、推动商业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光是投入更多的资金并无法解决问题。

马图指出,“中国面臨的挑战是选择有效的政策......财政刺激无法解决结构性失衡”,呼吁北京建立更强大的社会福利,并将公共支出从基础设施重新分配到人力资本,推动家庭增加支出、提振需求,进而吸引企业投资。同时,透明、可预测的政策环境以及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待遇,也将增强投资者信心并鼓励民间投资。

房地产问题仍是拖累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图为南京的恒大建案。(资料照)

中国金融机构大幅砍薪与此同时,《南华早报》报道指出,中国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自去年开始大幅降薪,其中渤海银行降幅最大,平均每名员工遭砍薪11.8%,平均年薪为43.8万人民币。其余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机构,降薪幅度落在3%至8.5%不等。

此外还有10多家金融机构透露,公司曾在去年要求数千名员工返还绩效奖金,总额超过9900万人民币。

一名广东银行业人士透露,业界几乎所有员工在过去几年间都经历过减薪,现在实际获得的薪资大约只有应得工资的60%,“举例来说,一个在工商银行分行工作20年的普通员工,现在的年薪约为20万(人民币),远低于(疫情)之前”。

盡管由政府控制的银行机构不断下调人力成本支出,仍有相当多社会新鲜人想挤进这道金融窄门,业内人士称:“我所在的资产托管部门,新同事都毕业于世界知名大学,税后的月薪约在6000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16岁至24岁之间(不含学生)调整后的青年失业率达15.3%,高于1月的14.6%。有鉴于今年将出现创纪录的1179万名大学毕业生即将进入职场,中国青年就业恐怕将再度面臨困境。


推荐阅读